|
张家界新型工业呈现强劲势头。图为建设中的张家界经济开发区。龚建军 摄 |
|
在
张家界市五届三次人大会上,市长赵小明以自豪的口气向大会报告:2010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41亿元,人均超过2000美元,增速为15%,达到建市以来最快速度;旅游接待规模和收入分别达到2350万人次和125亿元,两项指标均创历史新高。顿时,全场掌声雷动,经久不息。 代表们的掌声,传递了一种信念:努力才会成功,奋斗才有希望。 回顾过去5年的艰辛,
张家界的旅游经济走过的是一条起起伏伏、布满荆棘的新“游道”。2007年,全市旅游收入和接待人次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,但接踵而来的,却是冰灾、地震、金融危机“多股寒流”轮番考验着
张家界的旅游产业,突兀、严峻、无情。
张家界旅游遇到了有史以来最令人揪心的挑战。单一产业结构的脆弱性,导致整个经济抗风险能力低下,使
张家界的旅游产业步入了“山重水复疑无路”的境地。 如何重振信心、绝地反击,实现
张家界旅游经济的快速增长?
张家界市委、市政府一班人从善如流,冷静应对。 很快, 转型升级成为
张家界旅游业出现频率最高的热词。转型,就是要将
张家界旅游产品从单一的观光型向观光、休闲、度假、会展复合型转变;升级,就是要提高旅游产业的核心竞争力,打造世界旅游精品。 他们把主攻突破口放在了城市。一场规模空前、精彩纷呈的城市攻坚战在
张家界上演了。 十一五期间,
张家界城市建设投资63.6亿元,9条新建道路通车,4条次干道和22条小街小巷改造完成,沿街200多栋建筑穿衣戴帽,城市更漂亮、更畅通、更具民族特色。 筑巢引得凤凰来。中旅总社等10家全国百强旅行社相继进驻,京武铂尔曼、大成山水、碧桂园、盛美达等一批高级星级酒店先后开业,天门山高尔夫练习场、黄龙洞生态广场、大鲵生物科技馆等旅游休闲设施投入营运,使旅游转型升级基础平台逐步形成。 转型升级还体现在发展势头强劲的新型工业上。5年里,全市工业建设投资47亿元。据
张家界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主任白开文介绍,循环经济、低碳产业异军突起,以旅游为主题的小商品呈现集群发展态势,以经济开发区为例,最近两年就引进23个极具发展潜力的优势项目。
张家界传统农业也在向城市农业、旅游农业、品牌农业和生态农业加速转型。目前,全市各类休闲农业达到了182家,5年实现农业增加值30.5亿元,减少农村贫困人口11.2万。 同样,转型升级也为
张家界基础设施建设带来发展的春天。通过招商引资,荷花机场扩建二期工程、张花高速公路、博物馆、体育生态公园、武陵源生态绿景休闲园等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,而黔张常铁路、环武陵源景区公路、贺龙国际体育中心也即将开工建设。 经济发展最快、城乡变化最大、群众实惠最多、影响力和美誉度明显提升。有人这样总结
张家界这5年的变化。据统计,
张家界5年累计完成投资448亿元,是建市后前17年总和的1.5倍,年均增长22%。 站在新的高度,对未来5年发展,
张家界人信心百倍。十二五期间,
张家界将围绕世界旅游精品建设和国际旅游目的地的目标,以全国旅游综合改革试点、
张家界口岸扩大开放为契机,实现旅游经济强市的跨越。 妙笔绘丹青,美景入画来。市委、市政府已向全市人民郑重承诺:到2015年,要把
张家界初步建成功能齐全、交通便捷、产业发达、经济繁荣、人民富足、开放包容、文明和谐的国际旅游目的地。